4月19日,中交集团一季度生产运营分析会在中交大厦多功能厅召开。会上,轨道交通事业部执行总经理,轨道交通分公司临时党委书记,铁道总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安爱军以《集约穿透融合,开源降本增效,全力推动轨道交通项目成本管理迈上新台阶》为题作交流发言。
安爱军在发言中回顾了中交轨道交通业务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。他表示,一年多来,在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轨道交通事业部会同各级管理机构强统筹、重协同、抓落实,按照强总部、精区域、细项目总体布局,改革创新不断深化,战略引领更加有力,管理体系日益完善,市场开发强力推进,重大工程相继开通,项目管理日趋规范,人才队伍持续加强,党建统领作用突出,轨道交通业务的发展质效不断提升。
安爱军结合重庆、南京等项目,对项目管理降本增效具体举措作经验介绍
五大举措
举措一:集约穿透融合管理
在项目推行集约穿透式管理模式,对有多个项目的区域在集约穿透的基础上,推动项目群融合共享管理模式。通过压缩管理层级和职能部门、精简管理人员、合理设置工点,以增加现场管控,打通管理最后一公里。
举措二:业财一体化管理
以集团财务云和业财协同为引领,全面推进财务共享工作,成立1+3财务共享中心(北京+成都、广州、天津),实现成本核算标准化、全面预算规范化、财务管控集中化。
举措三:强化“大成本”全周期管控
树立“大成本”管理意识,按项目前期、过程、收尾三阶段全周期管控思路,抓实抓牢各阶段降本增效主要要素。
抓前期:强化成本测算,抓好前期策划,严控临建费用。
抓过程:工筹和工期控制、设计优化、技术方案优化、物资管理和分包管理。
抓收尾:制定制度,压实责任,签订目标责任书;强化财务管理,降低财务成本;强化竣工结算,防范重大风险。
举措四:完善绩效考核和综合考评机制
建立对全管控主体、全寿命周期的绩效考核机制。2021年事业部完成了对所有直属项目的年度绩效考核工作,对有关参建单位下发红牌、黄牌。
举措五:持续开展项目管理提升三年行动
结合项目管理周期长、专业性强、设备密集、环境复杂等特点,为夯实集团改革成果,促进管理持续提升,事业部持续开展“项目管理提升三年行动”。
总体安排:2021年是第一年,为制度建设年;2022年是第二年,为执行力建设年;2023年是第三年,为标准化建设年。
总体思路:第一阶段重点是两级管理费压降;第二阶段重点是资源配置效率提升;第三阶段重点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。
下一步努力方向
1、共建共享、协调发展,不断强化成本观念;
2、对标头部企业,标准化建设向纵深推进;
3、持续推进轨道交通专业化能力建设;
4、完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,以业绩论英雄;
5、大力推行管理数字化、产业数字化,探索数字产业化。
安爱军指出,项目单元是“中交大厦”的基石、人才培养的摇篮;履约和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主线。下一步,轨道交通事业部将全面贯彻落实集团“高质量发展落实年”的总体部署,在铁言铁,遵循行业规律,尊重客观规律,聚焦主责主业,强化共建共享,通过强化项目成本管控和推动集约穿透融合管理,加快实现轨道交通业务“低成本竞争、高水平履约、高质量发展”,将轨道交通业务打造成中交的核心主业与拳头产品,为集团实现高质量“两保一争”目标和建设“三型一流”企业贡献“中交铁道”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