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党群工作>团青工作
无奋斗,不青春!“中交铁道”青年建设者“YOUNG样有为”!(二)
发布时间:2021-08-10 中交集团团委 中交轨道交通事业部 分享:
来源:中交集团团委 中交轨道交通事业部/发布时间:2021-08-10
 

  渤海之滨,九河下梢

  走过六百余年的沧桑变化

  在津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大地上

  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

  是这座城市蓬勃跳动的心脏

  天津作为全国第一批

  建成地铁并运营使用的城市之一

  年轻有为的中交青年

  投身建设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

  助力这座城市更美好

  让出行更便捷

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PPP项目总投资256.02亿元,是中国交建目前四大直辖市中投资规模最大的地铁PPP项目,也是在华北地区实施的第一条整线式地铁项目。项目全长22.6公里,共设置21座车站,20个盾构区间,线路覆盖中心新区重点发展地区,建成后将有效连接天津中心城区和海河中游地区。项目的建设为天津打造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,加速轨道交通建设注入了新动能。

  地铁脉动

  繁华所向

  快听,这是中交青年奏出的一曲

  中交轨道奋进之声

No.

01

初识,扬帆起航

夏日清晨的阳光早早驱散黑暗,当人们离家赶赴工作岗位时,在津门这片大地下,24小时不间断施工的盾构机依旧缓缓向前稳步有序推进。天津地铁11号线5标项目经理部青年技术员路净宇清晨7点准时到达现场,晚班的施工管理人员一夜未眠,他接过工作任务继续忙碌。

路净宇是2021年刚毕业的新员工,入职不到一个月的他,每天跟着师傅在学苑北路站学习盾构施工工艺和作业工序,记录报备掘进施工动态,盯控洞门环梁施工,同时为区间右线盾构始发做好准备工作。

纸上学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“上学时候在课本上看似容易,现在到了现场才发现管片拼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。”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,管片在盾壳的保护下进行直接拼装形成隧道,管片拼装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。路净宇一边记录着盾尾间隙、推进油缸的行程差等数据,一边计算着线路坡度、曲线半径等,综合分析确定当环管片的点位选择,保证每一片管片拼装到位,让质量安全“不留死角”。

“我从小就喜欢铁路,这些‘钢铁穿山甲’可以磨练我的意志。我希望可以沿着铁轨一直奋斗下去,脚踏实地,用自己的双手不断拓宽轨道交通网络。

No.

02

成长,“铁人”意志

天津地铁11号线7标项目经理部外环辅道站交班以后,夜班比往常又多了一个人。“铁人又要白加黑了啊。”同事调侃的“铁人”正是现场青年技术员王志强。

“铁人”的名号还得从王志强初到项目招远路站时说起。“这王志强简直就和铁人一样,上完晚班继续上早班!”一同上班的同事无奈地说道。王志强曾创下的最高纪录是连续上了三天“白加黑”的班,中间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觉。对于同事们的评价,他从来都是以咧嘴憨厚一笑来回应。

“想要得到更多的锻炼就得‘驻扎’在现场,除了正常的施工工艺之外,还得学习应对四季变化的措施等等,要学习的太多了。”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招远路站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。2020年初天津气温格外的低,如何保证现场混凝土养护的质量成为当时的一大难题。项目部多次开会研究,最终决定将传统的锅炉式养护变成“岩棉被+电伴热带”的方式对混凝土进行蓄热养护,既节约成本又达到混凝土养护的效果。

翻阅王志强的施工日志,上面都是他认真记录下来的各种工艺工法。如今,虽然才刚毕业两年,但王志强已经积累了外环辅道站、招远路站主体结构的施工经验,目前已经是工程部的一名主力军,继续在驯海路站发挥“中交铁道”青年力量,是个不折不扣的“三站元老”。

“我挺喜欢‘王铁人’这个称号的,至少证明了我的努力是被认可的。地铁建设本来就是一件利民工程,我们天天和钢铁、混凝土打交道,就得有钢铁般的意志。作为一名中交轨道交通建设者,使命必达是我的职责!”王志强表露出认真的神情,充满着青春且坚定。

No.

03

收获,获奖的日志

晚饭后,施工员周世绪收到了一条同事发来的信息。“恭喜呀!施工日志拿到了局里的一等奖!”说完给他发了个文件截图,里面有加盖着公章的各公司获奖人员名单。当他搜寻到自己名字时才发现不是幻觉,原本觉得只是有可能获奖,却万万没想到是一等奖。

故事要回到2019年秋。天津地铁11号线项目还在准备阶段,刚参加工作的周世绪被借调到哈尔滨地铁3号线学习,为后续开工储备经验。

“到这边来后,日志写得怎么样?”副经理任成龙问起了刚参加工作两个月的周世绪。

“我拿了一本别人的日志模仿着写,干了啥就写啥呗。”周世绪很“乖”,即使没人监督,他每天照样写,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的职责。

“好的施工日志通常是图文并茂。”“哦,我有贴图。”说着,周世绪打开手机找出了施工日志的照片。

“你这些图片不能只有不符合安全质量规范的,还要加上整改完的,体现问题已闭合。”听罢,周世绪更领悟了日志的重要意义。

时间过得飞快,转眼到了2021年,天津地铁11号线6标项目经理部已进入大干阶段,周世绪也早已回到天津,全心投入到了环宇道站的建设中。从那一次“领悟”后,他的施工日志从只是三言两语地记录下某日某个施工动作,逐渐加入了吊点焊接是否满足质量要求、预埋件标高和范围是否满足图纸要求、钢筋焊缝外观质量是否合格等质量控制要点,到后来的钢筋笼制作关键点与检查点提醒。

本子一页页翻过,在隽秀不失力道的字迹间,弥漫着奋斗的味道,演奏着成长的乐章。周世绪的日志谋篇越来越清晰有序,反映在工作中则是做事越来越有条理。每次列出的“明日计划”帮助他养成了列清单的习惯和凡事谋划在先的思维方式,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对工作预判的能力。

获奖名单公布后,日志又回到了周世绪的手里,仔细地翻看完,他忍不住感叹道:“不知不觉间竟然写了这么厚,这记录的是我的成长,拿起来更是我的收获啊!”

  天津地铁11号线项目的青年建设者

  用汗水谱写无悔青春

  用信念铺就通向理想的轨道

  用行动展现中交青年的责任与担当

  五彩芳华

  青春正当时

  强国有“中交铁道”青年!

来源:天津地铁11号线项目 邵文博